美國寵物豬遭行動屠夫錯殺
為解決農場、牧場與屠宰場距離遙遠所造成的不便,美國行動屠宰行業約從 2002 年開始設立,而在這起事件中,屠夫表示是因為 GPS 出錯,才在 Nathan Gray 一家外出時,以槍枝射殺兩歲的寵物豬 Betty 和 Patty。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Nathan Gray 一家在農場飼養了許多寵物,寵物豬Betty 和 Patty 平時則喜歡追逐屋主的女兒、在泥地裡玩耍,因此寵物豬遭誤殺的事件對這一家人來說不僅是財產權上的損害,更是精神上的極大創傷。從 Nathan Gray 一家在返家途中透過監控系統中發現異樣開始,到聽見家中員工轉述豬隻遭射殺、親眼目睹奄奄一息的寶貴生命倒臥在血泊之中,還被當事屠夫詢問是否要「完成」屠殺程序,無一不凸顯出不同物種生命的不等價,以及屠殺其實是被多數人所默許的荒謬。 Gray 先生表示,對於既有法律似乎未明確規範槍械進入私人居所並射殺動物,感到難以置信。接受 Gray 夫婦委託的律師 Adam Karp 表示,雖然豬在法律中被認定為牲畜(livestock),但若不具備合法理由而蓄意傷害任何動物是嚴重犯罪,屠夫可能會因盜竊牲畜(theft of livestock)行為而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看到 Gray 夫婦在悲憤之餘,仍透過實際行動保護更多動物的權益,希望藉由推動相關法案修法或立法,為逝去的生命伸張正義,更為了確保類似的恐怖事件不再發生。 參考資料 Max Matza. (2024). Washington family devastated after butchers mistakenly kill pet pigs. BBC News, Seattl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689939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11.06
狂舞台灣同志遊行 動物平權倡議者高呼動物解放
一群頭戴白色紙面具、隨音樂自由起舞的群眾在人群中尤為吸睛。他們身上寫有「動物解放」的字樣,象徵產業動物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渴望。「我們像是從農場和屠宰場脫困的動物一樣,用舞蹈慶祝自由。」發起人之一的 Adam 表示:「在這個多元共榮的場域裡,我們希望與所有人分享這份渴望,讓大家理解動物也應該擁有平等、自由和快樂。」動物權利倡議者頭戴白色面具出席同志遊行。/ 圖片來源:游樂 這次的倡議行動由Herbibobo Creative Studio發起,他們過去常以萬聖節活動送葬的形式哀悼在產業中受害的動物。今年,他們選擇用舞蹈展現動物在自由狀態下的生命力,希望以更正面的方式吸引不同群體的共鳴。「這不只是飲食選擇的倡議,我們希望讓大家看見生活方式背後的倫理問題。」另一位倡議者游樂補充道。隨著音樂起舞展現動物渴望自由的生命力。/ 圖片來源:游樂 倡議者們身上轉印了乳牛圖樣與反對性剝削的紋身貼紙,呼籲社會正視動物產業中的剝削。「乳牛要不斷受孕才能產乳,這意味著牛隻持續經歷強制取精、受孕和分娩,並且在生產後失去寶寶方便人類取乳。」游樂指出,乳品市場龐大的需求背後,隱含著系統性的性剝削。「如果我們在人類社會中反對性剝削,那就更不該在其他物種身上重演這樣的壓迫。」倡議者在身上轉印反對動物性剝削的紋身貼紙。/ 圖片來源:游樂新生不久的小牛被棄置在一旁,與母牛分開以便取乳。/ 圖片來源:游樂 這場行動不僅希望傳遞動物權益的理念,也鼓勵更多人享受倡議的過程。他們強調,這樣的生活方式充滿愛與共融,能為不同物種帶來真正的自由與解放。參與者的舞蹈成為了這次遊行中一道亮眼的風景線,也象徵著動物友善生活的新可能。代表不同物種和議題的白色紙面具。/ 圖片來源:Ad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台灣首個定期在街頭推動動物權益的團體,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每天都有成員堅持在街頭,無論天氣如何,向公眾傳達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好處。如果您碰巧遇到協會的推廣夥伴,不妨停下腳步,了解他們正在推廣的議題,並給他們加油打氣。
2024.11.05
灌水牛的人道屠宰標準,等於允許殺害
台灣的灌水牛事件從媒體報導、現行法律的保護、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肉品產業的經濟效益,和文化與社會習俗的影響,核心問題主要圍繞在動物被不人道的對待的方式,反映了目前人類看待動物的視角和社會的既有框架。 強行向活牛灌水以增加重量,過程中使牛忍受極大的痛苦,包括呼吸困難、身體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根據台灣的《動物保護法》和《畜牧法》,這種做法被明令禁止,屠宰場和執行灌水行為的員工均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包含罰款和刑責。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灌水牛的照片或影片,人們容易對這樣的虐待感到震驚,這種行為不僅違法,也引發了道德上的譴責,因為它是為動物被用作經濟資源時,基於效率和產出,使動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台灣目前的動物保護法律保障的是福利 在台灣,主要保障動物的法律包括《動物保護法》和《畜牧法》。這些法律的重點是動物福利,而非動物權利。例如,《動物保護法》規定屠宰場必須遵守人道屠宰1的標準,並且禁止對動物進行殘忍對待。例如《動物保護法》第12條:「屠宰動物時必須避免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這包括在屠宰前的運輸過程、等待屠宰時的環境條件,以及實際屠宰的操作方法。任何不人道的對待,例如虐待、恐嚇或不必要的暴力,均被視為違法行為。」這些法律保障動物在被使用過程中的福利,如減少痛苦,確保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但並不限制動物作為食品或資源的使用。因此,台灣的動物立法明顯是基於動物福利,而非動物權利。 權利與福利的差異,從「必須保障什麼」到「應該追求什麼」 約翰·洛克(John Locke)認為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是人類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政府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護這些基本權利。這些「必須保障的」權利是所有人應當得到的最基本的道德保障,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或是否能夠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換句話說,這些權利應該是無條件的和不可剝奪的,它們構成了社會正義的基石。 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用來描述福利這一部分的內容,基本需求的優先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強調,滿足生存和安全等基本需求是人類追求自我實現的前提。他的理論表明,個體只有在生理需求(如食物、水、住所)和安全需求(如安全感、免於威脅)得到了滿足之後,才能有效追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最終的自我實現。這種需求的層次遞進體現了在追求福祉之前,必須先確保基本生存條件和權利。 無論是在哲學、經濟學還是政治學的領域,都有許多學者和政治家強調,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福祉之前,必須首先確保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這些基本權利通常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健康權等,這些都是每個人過上有尊嚴生活的必要前提。只有當這些權利得到了保護,個體才能自由追求幸福、成就和自我實現。 動物福利 V.S. 動物權利 動物權利主張動物應該擁有與人類類似的基本權利,這包括不被殺害、不被剝削的權利。《動物解放》一書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撰寫,強調動物權利,認為人類不應該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屠宰等活動,這種剝削是對動物權利的侵害。動物權強調動物的生命價值,應該與人類的生命受到同等重視。 相對地,動物福利的理念是允許人類使用動物,但過程中應確保動物不受不必要的痛苦。這種理念的代表性例子可以見於《五大自由》(Five Freedoms)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動物應免於飢餓、恐懼、疾病等痛苦,並能夠表現自然行為。這顯示了動物福利側重於如何改善動物的生活條件,而不反對使用動物本身。 人類權利與動物權利的比較作者整理 人類權利已經在現代社會得到廣泛認可和保障,從美國通過超過兩百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人權保障,明確界定了個人基本權利,體現了啟蒙思想和革命經驗,並對全球產生了深遠影響直到現在。而動物權利還處於探索階段, 灌水牛事件提醒我們,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模式阻礙了我們對動物權利的認識和尊重。 目前有國家是以動物權為出發點進行動物立法的嗎? 世界上很少國家以動物權為基礎進行立法,瑞士是其中一個在立法上有在把動物權理念加入動物法律的國家,同時也是擁有全球最嚴格的動物福利法的國家之一,尤其是在提高動物福利標準方面。根據瑞士法律,動物被視為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並且動物福利條例要求豢養動物的生活環境要滿足其基本需求且要求動物能夠表現其自然行為。 從以下三點「動物的基本需求得到尊重」、「重視社會互動與心理健康」、「避免隔離和剝削」來制定條款,體現了更接近動物權的概念。動物必須能夠自由活動,並與同類動物互動。例如,法律規定養豬場必須提供足夠的空間讓豬自由活動,並且某些動物(如狗)不可以長時間單獨留置,對於豬、兔子等社會性動物的規定要求他們必須有足夠的社交環境。雖然瑞士的立法仍然偏向動物福利,但這些條款體現了對動物權利的尊重。 若將動物權利納入法則,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 在上一篇文章提及,在短期內我們可以通過修正現有動物相關法律、加強政府監管機制和動物福利教育,以務實的策略,快速地喚醒人類對動物的重視。而根本的要讓動物權利受到公眾的重視,關鍵在於有多少人支持與認同。所以長期的務實作法是讓動物權利的議題持續曝光在公眾面前,透過剛柔並濟的方式改變公眾的道德觀念,讓更多人認同動物也應享有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 提倡純素主義(Veganism):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融入社會和個人的日常生活。它完全避免使用動物製品,包括食品、服裝和實驗等。這種做法尊重動物的生命,並終止對動物的任何剝削。通過推廣純素主義,可以逐步減少對動物產品的依賴,從根本上減輕動物的痛苦。即通過減少對肉類、奶製品等動物產品的需求來降低供應商對動物的剝削。逐步減少動物利用的法律改革:在實現動物權的過程中,可以推動分階段的法律改革,從逐步禁止娛樂性動物使用(如馬戲團、動物表演)開始,接著減少或禁止動物實驗,最終推動人們選擇植物性飲食,減少對動物的經濟利用。政府制定產業經濟轉型的輔導辦法:技術替代方案的推廣,支持植物基食品及實驗室培養肉的發展,能夠有效替代傳統的畜牧業。這種科技不僅可以減少對動物的傷害,還能緩解環境壓力,幫助畜牧業從業者轉向可持續產業,這樣可以減少經濟阻力,推動動物權利的發展。提升動物的法律地位:目前,多數國家將動物視為財產,但未來可以推動立法改革,將動物視為感知性個體,賦予牠們更高的法律地位,這有助於實現動物權的理念。 一旦動物權的理念提升,台灣會成為全球動物權運動的先驅國家之一,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效應,並推動更為嚴格的動物保護法律和政策。同時促進國際間的法律合作與交流,推動更多跨國保護動物的政策。 註:人道屠宰的細節要求:根據《動物保護法》及相關法規,屠宰場必須遵循人道屠宰標準,這包括:運輸過程中的保護,避免動物受傷或過度擁擠;屠宰前必須確保動物不受驚嚇,並進行昏迷處理;禁止屠宰時對動物施加不必要的暴力。更多內容情詳閱畜禽人道屠宰準則。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10.24
大火造成150羊死亡! 老闆悲痛表示不續經營
今年的8月19日,位於嘉義縣六腳鄉正義村某間羊隻畜牧場,於晚間8點左右發生嚴重火災事件,現場原有總共約300頭羊隻,因為大火使得其中約有150頭羊被烈火吞沒而死亡。其畜牧場老闆蕭先生表示自己飼養羊隻10餘年,卻因為一場大火失去了多年努力的心血,令他痛心表示不願意再繼續飼養羊隻了。 蕭先生詳述事發現場,表示當晚洗澡完一出家門口,即刻察覺到畜牧場發生大火,儘管當下他試圖於場外滅火,其雙手卻瞬間燙傷而起水泡。停電的緣故使得蕭先生無法衝進火場,只能立即撥打119請求消防隊救援。 根據相關報導指出,起火點疑似為一樓鋼造石棉瓦屋頂,直接影響到下方的羊隻畜牧場造成火災。消防人員到場協助救援後,成功防止火勢持續擴大,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蕭先生於滅火後清點羊隻並估算其損失,約有150頭羊隻遭火噬身亡,粗估損失至少200萬元以上。其難過表示,自己花了10幾年費了不少心力,不婚不生專注於飼養羊隻,卻因為一場大火奪走了他大半心血,讓他非常痛心,沮喪表示不打算另起爐灶再重建畜牧場飼養羊隻。 從長遠來看,整場大火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蕭先生心疼自己的財產損失還要來地嚴重。首先,動物也是生命,牠們不該因為自己是人類所畜養的而被視為身份卑微,也沒有誰生來就該被傷害或為誰犧牲,人類身為擁有多數感知及情緒的生物,對於生命的殞落,理應負有更多的關懷及同理心;另外,多年來已有大量的研究指出,畜牧業對環境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飼養牲畜所造成的碳排放量非同小可,已長期地造成了氣候危機,大火肆虐更加速了環境及空氣污染的衝擊,對於身處在同一個地球的我們,有百害而無一利。 再次開設畜牧場確實不是妥當的解決方式。與其花費精神體力和時間,產出並照顧牲畜容易造成環境髒亂,不如可以改成友善動物及環境的相關事業,相信對自己、他人甚至是地球萬物都是最有意義的選擇。 最後,也更希望人們能以看待生命的方式對待動物,而非將其視為資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10.17
處罰過輕無關痛癢,灌水牛難遏止
最近怵目驚心的灌水牛案(註1),屠宰場業者與執行灌水的員工分別被罰款 3 萬元和 1.5 萬元,總罰款僅為 4.5 萬元。然而,根據報導,這些不法行為使業者每年非法獲利近千萬元。具體來說,每灌一隻牛可增加 30 至 50 公斤的重量,使得每頭牛的價值提升 4000 至 8000 元不等。這顯示罰款僅占非法獲利的一小部分,每年非法獲利近千萬元,罰款僅為獲利的 0.45%,罰款與獲利的比例明顯看出差異,目前法律條款對於遏止這類行為的效果有限。 翻攝自新聞 CTWANT 具體情況發生在 2024 年 8 月 12 日,台灣桃園的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屠宰場爆發了灌水牛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該事件中,屠檢獸醫師依照規定調閱屠宰場的監視錄影設備,發現屠宰工人使用水管插入牛隻喉嚨,將大量水灌入牛體內,每頭牛約灌入 30 到 50 公斤的水。這不僅增加了牛隻的重量,還使業者每頭牛的銷售價值增加數千元。此行為涉及嚴重違法,並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 該灌水行為由北市環南市場的知名肉販「中信牛肉店」雇員執行,事件曝光後,防檢署立即展開調查並對涉事業者及屠宰場處以罰款 。這一事件顯示出現行監控機制仍有漏洞,雖然屠宰場已安裝監視設備,卻仍有灌水牛流入市場,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 12 年屢次修法,動保法罰款金額增長超過 13 倍 台灣灌水牛問題自2012年被踢爆至今,仍未杜絕 事實上,灌水牛事件早在 2012 年就已經在台灣爆發過。當時,根據《動物保護法》和《畜牧法》的相關條款,處罰相對較輕。2012 年的罰則規定,違反《動物保護法》的行為最高罰款為新台幣 15 萬元,而違反《畜牧法》的罰款上限則為新台幣 3 萬至 15 萬元。 從 2012 年到 2024 年間,台灣的《動物保護法》經歷了多次修正,確實大幅加重了罰款和刑責,罰款金額增長超過 13 倍,刑期也從 1 年以下有期徒刑增加到最高 2 年。然而,這些罰則與業者每年非法獲利近千萬元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即使2024 年的罰款上限達到了 200 萬元,對於涉及龐大利潤的灌水牛行為來說,罰款和刑責仍然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台灣灌水牛問題自2012年被踢爆至今,仍未杜絕 灌水牛在其他先進國家,最高可面臨無上限的罰款 2023年發生在中國的東莞灌水牛 在其他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澳洲,灌水牛這類行為被視為嚴重違反動物福利的行為,通常會面臨嚴厲的處罰。例如,在美國,根據《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類似的虐待行為可被罰款高達 1 萬美元,並可追究刑事責任,導致監禁 。在英國,《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 2006)規定,虐待動物可能面臨無上限罰款,並處以最高 5 年監禁 。而在澳洲,違反動物福利的行為可導致數萬澳元的罰款,並可處以最高 3 至 5 年監禁 。 罰款金額設計失衡的原因 2023年發生在中國海南的灌水牛 在討論像台灣灌水牛案這樣的案例時,我們經常發現罰款金額與違法者的非法獲利不成比例,導致罰款失去應有的威懾作用。雖然法律規定罰則,但在實際執行中,罰款顯得不足以有效遏制違法行為,這種罰款設計失衡的背後有幾個主要原因。 法律設計滯後:罰款金額設計常常跟不上經濟和市場的變化。許多法律是在早期經濟發展階段制定的(註2),當時市場規模較小,罰款金額設定較低,但隨著經濟的增長,違規行為的非法獲利大幅增加,卻沒有相應提升罰款金額。 政治與經濟利益壓力:一些行業,特別是與農業、畜牧業相關的領域,擁有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這些利益集團可能通過遊說來影響罰款金額的設定,避免罰則對其產生過大的經濟負擔。這在全球各地都是常見現象,例如,根據討論(註2)在台灣和中國這類利益集團的壓力是導致罰款金額設計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與動物保護相關的議題上。執行機制不完善:即使法律規定了罰款金額,如果執行不力或檢查不到位,這些法律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很多國家面臨著執法資源不足、檢查頻率低的問題,使得違法行為難以被發現或受到懲罰。從這次的灌水牛案被爆出,當屠宰場被發現進行違法灌水行為時,防檢署指示將牛隻的灌水內臟丟掉,允許其餘的牛肉繼續流入市場。防檢署人員的做法顯示出執法機制的缺陷,使得法律的震懾力降低,業者不懼怕法律制裁,繼續進行不法操作,由此可推論監管機制仍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公眾和決策者認知不足:罰款設計失衡的另一個原因是,動物權益問題尚未成為許多社會中的優先關注事項。這使得立法者對於提高罰款金額缺乏足夠的壓力,導致法律修改緩慢。例如,台灣社會對動物福利的關注雖然在增長,但目前罰則設計仍然滯後於國際標準 。 借鏡美國和歐盟的反洗錢法,罰款金額掛鉤非法獲利 美國的《愛國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和《反洗錢法》(Anti-Money Laundering Act, AMLA)在對抗金融犯罪上運用了沒收非法所得並加以罰款的懲罰機制,這些法律明確規定,違法者不僅要歸還非法所得,還需繳納相應罰款,往往遠超非法獲利的金額。同時,違法者還可能面臨監禁,確保他們不會從犯罪行為中受益 。 歐盟的《反洗錢指令》(Anti-Money Laundering Directive)也採用了類似的模式,對洗錢等金融犯罪進行高額罰款和財產沒收,以確保懲罰與非法所得成比例。這種制度對於其他領域如動物福利違法行為也具有借鑒意義,可以有效增加違法行為的經濟成本,從而阻止不法行為。 要遏制類似灌水牛這樣的違法行為,台灣可以參考美國和歐盟的做法,將罰款金額與非法獲利掛鉤。這意味著業者一旦違法,罰款將至少等同於甚至超過其非法所得,讓業者無法從經濟上受益。例如,如果業者從灌水行為中獲得上千萬元的利潤,罰款應該設計為超過這一金額,才能有效防止此類行為的再次發生。 同時,伴隨高額罰款的還應該有更嚴格的刑事懲罰,包括延長監禁時間和對屢犯者加重處罰。這不僅會大幅增加違法行為的風險,也能起到更強的威懾作用,讓業者在經濟和法律的雙重壓力下選擇合法經營。 動保法修法勢在必行,終極目標是邁向動物平權 就現階段而言,要在動物保護上取得進一步進展,且最終目標是實現動物權的理想世界,推動有效立法的具體步驟可以分為短期目標(動物福利)和長期目標(動物權)。以下是幾個具體的做法,短期目標(動物福利)如: 加強動物福利法的執行。提高罰則與加強監管:首先,應提高對於虐待動物行為的罰款及刑責,可參考英國法律虐待動物可面臨無上限罰款,以確保違法行為能夠得到強有力的遏制。還有前文建議的罰款金額必需掛鉤非法獲利或換算成刑期,才能夠有效震懾不法業者,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加強執行與監察機制:政府應加強屠宰場和養殖場的監管,定期進行無預警檢查,並設立舉報機制,讓公眾能夠參與監察。這可以提高法律的執行力,避免違法行為在未受監督的情況下發生。例如:無預警檢查的實施、設立舉報機制的有效性。同時為了支持監察機制能順利執行,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資源與人力分配、增加罰則、完善舉報機制的通報強化公眾參與,這樣才能使現有的法律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動物福利教育:立法與執行之外,推廣動物福利教育也是關鍵。通過教育提高大眾對於動物感知和情感需求的認識,培養更廣泛的社會意識,讓社會更多人願意支持並遵守動物保護的法律。例如:RSPCA(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通過其教育平台推動動物福利教育,將動物的需求和情感引入學校課程,並提供了專門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了解如何保護動物,並培養年輕一代對動物的同理心。 印度 聖雄甘地 曾說過:“一個國家的偉大與其道德進步,可以用它如何對待動物來衡量。” 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and its moral progress can be judged by the way its animals are treated. 註1 灌水牛是指屠宰場在屠宰前,通過強制向活牛體內灌入大量的水,以增加牛隻的體重,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這種行為會導致品質變異,並且對消費者的健康存在風險,如細菌感染等。此外,灌水行為被認為是對動物的殘酷對待,明確違反《畜牧法》第 30 條第 3 項,屠宰場不得對動物進行任何不當操作,應符合屠宰作業準則;而屠宰作業準則第 12 條第 5 款規定,家畜禽及其屠體不得灌水。此法條旨在防止商業操作中的不當行為,確保屠宰過程符合規定。 註2 參考 Animal Law Review「Animal Welfare Legislation in Taiwan and China: Examining the Problems and Key Issues」— Authors Shih-Yun Wu,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每項倡議都基於科學調查,專業的研究讓我們的聲音更具公信力,進而推動社會進步。為了保持調查的獨立與公正,我們拒絕來自政府和財團的捐款。協會只仰賴公眾(及少數中小企業)的小額捐助。誠邀各界支持我們,攜手為動物權益奮鬥,您的贊助是推動這場運動的重要動力。
2024.10.16
為什麼吃狗令人心碎,吃豬不會?
在當今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發展中和已發展國家,還有哪些國家允許合法食用狗肉?這些國家是否有相關的規定或傳統文化背景? 中國有血淋淋的「玉林狗肉節」,南韓也有具千年歷史的「吃狗肉」文化,以及越南北部將「狗肉佳餚」視為特定料理的現象,都與這些國家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以及經濟發展有密切關係。同時也反映了地區發展中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恰好地讓人類有機會選擇把狗肉當作可行的蛋白質來源。 此外,與古代道家五行哲學和中醫理論的結合,人類飲食價值觀的轉變,讓吃這件事情更上一層樓。以一個例子來說,在華人社會流行著一種食補陋習,認為「吃什麼部位,就可以補什麼部位」,即以形補形的概念。此觀念我們通過網路平台 (Youtube) 進行搜索,可以找到許多令人震驚的可怕「菜餚」介紹,例如猴腦刺身、麻辣兔頭、炭烤乳羊等動物被當作食材的烹飪過程。太多動物被拿來食用的方式族繁不及備載,展現出過多動物因文化信仰和錯誤的食補思想而遭受的非人道對待。 目前,在中國雖然部分地區如深圳和珠海已經禁止食用狗肉,但在全國範圍內尚未有統一的禁令,尤其是在某些傳統節日,如前文提到的玉林狗肉節,食用狗肉仍存在爭議性地進行。在越南隨著動物權利意識的提高,越南內部也有逐漸減少狗肉消費的趨勢。 2022年,南韓國家廣播公司 KBS 報導,南韓全國共有超過 50 萬隻狗被飼養作為食物,並且有 1600 家餐廳販售狗肉。根據南韓農業、食品及農村事務部的資料,截至 2022 年 2 月,共有 1156 家農場專門繁殖狗肉,並且有 34 家屠宰場從事狗肉屠宰工作。 2024 年 1 月,南韓通過了一項禁止生產和銷售狗肉的法案,該禁令將於 2027 年正式生效,目前狗肉消費仍在少數群體中存在。 動物權利活動人士於 2023 年 7 月 8 日在韓國首爾舉行集會,反對韓國吃狗肉的傳統文化。圖片來源:EuroNews 減輕內心矛盾的觀點,可能是「道德特技」的表現 當你得知在現代世界中,某些國家仍然合法地食用狗肉時,可能感到震驚和不安,因為在許多文化中,狗是被視為家庭伴侶、忠誠的朋友。然而,這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麼食用狗肉會讓人感到反感,但吃豬肉卻被廣泛接受呢? 人們在道德判斷中同時持有彼此矛盾的觀點,並試圖在不同情境下通過心理上的「靈活變通」來解決這些矛盾,減輕不舒服的感覺,這種心智現象是「道德特技」(Moral Acrobatics) (註1)的體現。像是吃肉與愛動物的矛盾、環保與日常消費行為、工作中的利益衝突等,從而讓自己的行為與內心的價值觀看似和諧。 在一些文化中,豬和狗的命運截然不同:狗是朋友,豬則是食物。這種矛盾反映了我們根深蒂固的文化價值觀和社會規範,讓我們在對待不同動物時應用不同的道德標準。儘管豬是一種非常聰明且情感豐富的動物,許多人依然將它們視為餐桌上的必備食品,而不會產生與食用狗肉同樣的道德不安。圖片來源:unsplash 肉放上餐桌,是沒有物種差異性的分別 一項開創性的研究顯示,兒童認為農場動物應該像人類一樣受到同等對待,但這種看法在青少年時期會逐漸消失。該研究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參與者包括 9 到 11 歲的兒童、18 到 21 歲的成年人和大於 21 歲以上的成人。研究表明,兒童對農場動物的同理心遠遠超過成年人,並且認為食用動物在道德上比成人難以接受。 研究的主要作者盧克·麥奎爾博士 (Luke McGuire) 解釋道,這一現象反映了「物種歧視」的形成過程。物種歧視是指人類對不同動物賦予不同的道德價值,這一觀念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形成。他表示,兒童對動物的同理心是直觀且強烈的,但隨著成長,這種觀點會受到社會文化影響,變得更為複雜,並產生對動物的道德雙重標準。 該研究通過展示各類動物的圖片並詢問應如何對待這些動物,觀察了不同年齡群體的反應。結果顯示,兒童認為豬應該和人類享有相同的待遇,而成年人則傾向於認為豬應該比狗受到更差的對待,反映出成年後社會對農場動物的態度變得更為現實和妥協。 為什麼隨著長大,我們的同理心一點一滴消失了? 從多方面的資料(註2)揭示了多種因素促成這一變化。首先,社會化過程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顯著,包括家庭、文化和飲食傳統的影響,許多社會將不同種類的動物區分為「同伴動物」(如狗、貓)和「食用動物」(如豬、雞、牛)。在這種環境下,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內化這種區分,認為某些動物的生命和權利較少重要,從而接受「物種歧視」的觀念,從而習慣性地食用動物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逐漸淡化兒時對動物的同理心。 其次,認知發展讓青少年逐漸理解社會經濟現實,接受大規模的動物產品生產是一種必需品,例如超市裡琳瑯滿目陳列的肉類、蛋奶製品。從而調整他們早期的理想化觀念,進而採取符合社會現實的行動。認知能力的增強使他們能理解更複雜的道德問題,如動物利用與人類需求之間的權衡。他們可能會逐漸接受某些形式的動物使用是「必要的」或「正當的」,這也促進了物種歧視的發展。 此外,如果群體中的大多數人習慣性地食用肉類或對動物區分待遇,青少年可能會順應這種觀念,以避免與同儕發生衝突或感到疏離,在社會上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在這一過程中,心理防禦機制和媒體灌輸也發揮了作用。廣告和媒體往往強調肉類產品的文化和營養價值,而青少年在這些影響下會逐漸將動物物化,淡化對農場動物的情感聯繫。麥奎爾指出,雖然這些改變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但兒童的道德智慧仍然具有價值,尤其是在推動植物性飲食和環境保護的倡議中。 搖滾主唱訴說:「現在有什麼是你的藉口?肉是謀殺。」 成立於 1982 年英國搖滾樂隊史密斯樂團 The Smiths 的經典歌曲《Meat is Murder》,歌曲的標題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聲明——「肉類是謀殺」,這首歌由主唱莫里西 (Morrissey) 和吉他手強尼·馬爾 Johnny Marr 共同創作,歌詞表達了莫里西作為素食主義者對動物權利的強烈呼籲,譴責食用肉類的行為。這首歌對已投入素食主義運動的許多人、剛開始了解動物權利的人,或過渡型的素食主義者等等皆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成為反對屠宰的象徵歌曲。即便對於非素食主義者來說,《Meat is Murder》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會意涵的歌曲,讓人們重新思考食物選擇和道德責任。例如閱讀到香港知名樂評人袁智聰分享的文章,初聽此歌的震撼,在他的心中種下了種子,15 年後便決心從葷轉素。圖片來源:香港01 兒童與成人對動物態度的顯著差異,在麥奎爾的研究指出這種差異源自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過程、認知發展以及心理機制的轉變。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人類與動物的關係,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重新思考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並推動更多道德和環保方面的行動。 或許我們能採取更多不一樣的做法,讓大眾在生活日常、成長階段對動物權利和植物性飲食文化的觸及能橫向了解更多,垂直耕耘的更深,同時為倡導更多植物性飲食和環保行動的群體提供支持。特別是在此研究中有提到,通過在學校等場所引入植物性飲食,幫助兒童保持他們早期的道德價值觀,這會是個積極的做法。 註1關於「道德特技」更深入的探討,可參考書籍《Moral Acrobatics-How We Avoid Ethical Ambiguity by Thinking in Black and White》, 作者:Philippe Rochat註2 · 道德發展理論:探討了個體如何在不同年齡階段逐漸理解並運用道德原則,相關資料可參考 《Moral Development: A Guide to Piaget and Kohlberg》, 作者:Ronald Duska 和 Mariellen Whelan · 認知不協調理論:解釋了人們在面臨行為與信念不一致時,如何進行自我合理化。相關資料可參考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作者:Leon Festinger · 物種歧視與動物權利:物種歧視相關的討論,尤其在動物倫理學中的應用,相關資料可參考 《Animal Liberation》, 作者:Peter Singer · 社會化與青少年發展:社會化過程中的價值觀和態度轉變,可參考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文獻,尤其是青少年,相關資料可參考 《Adolescence》, 作者:Laurence Steinberg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台灣首個定期在街頭推動動物權益的團體,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每天都有成員堅持在街頭,無論天氣如何,向公眾傳達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好處。如果您碰巧遇到協會的推廣夥伴,不妨停下腳步,了解他們正在推廣的議題,並給他們加油打氣。
2024.10.11
最新兒童營養計劃正式啟動
2024年7月1日,美國農業部(USDA)食品和營養局(FNS)所提出的最新兒童營養計劃正式在校園開跑。內容向《2020-202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看齊,目標在於提升學校膳食的營養品質,並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健康且多樣化的飲食。除了強調在地食材、更嚴謹的規範鈉和糖的攝取外,更大幅增加了植物性飲食的選項。美國農業部報告指出,全美每天有超過3000萬名學生仰賴學校的早餐和午餐作為主要營養來源。因此,確保學校膳食營養豐富並能夠提供多元且公平的健康食物顯得至關重要。 豆類與堅果納入菜單,植物性蛋白質選項大增新制兒童營養計劃在校園膳食中增加許多植物性蛋白來源/ 圖片來源:vecteezy/ sebelasstudio 根據新制兒童營養計劃,校園膳食擴大了豆類、豌豆和扁豆等植物性蛋白質的選項,取代過去以肉類為主的午餐蛋白質來源。這些植物性食品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提供豐富的纖維、鐵和鎂等營養素,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顯著作用。此外,堅果類也不再局限於作為配角,現在可以獨立作為蛋白質來源,為學生提供額外的蛋白質、維生素E、纖維和健康脂肪。 具體而言,學校每週需提供至少½杯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並確保蔬菜的足量供應。食堂菜單上則新增了如炸鷹嘴豆餅(falafel pita)、豆腐炒黑豆漢堡(black bean burgers stir-fried with tofu)、椒類佐鷹嘴豆泥(pepper slices with hummus)等純植物菜色,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健康飲食選擇。 植物奶上榜菜單:乳糖不耐與純植物飲食者的福音植物奶選項提升菜單靈活性也照顧到乳糖不耐與植物飲食學生需求/ 圖片來源:freepik/ wayhomestudio 牛奶仍然是特殊早餐計劃中的必要成分,與水果和穀類並列,但新規章對其標準進行了更新,要求提供脫脂和低脂乳品。同時,考量到蔬食者以及對牛奶過敏或乳糖不耐的學生需求,植物奶選項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菜單的靈活性,還能保持營養均衡,為更多元的學生群體提供符合個人健康需求的選擇。植物奶,如杏仁奶、燕麥奶和豆奶,多富含維生素D、鈣、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素,為無法或選擇不飲用乳製品的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替代品。此外,植物奶的加入還有助於解決許多學校中存在的食物過敏問題,並進一步滿足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需求,反映了這次規章更新對健康和包容性飲食的重視。 文化飲食與本地食材融入校園,提升學生歸屬感傳統食物的加入有助於文化認同感提升/ 圖片來源:freepik 在美國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膳食亦需要考量學生的宗教與文化飲食需求。「這些改變不僅增添了更多與文化相關的食物選擇,也讓學校膳食成為學生建立歸屬感的重要途徑。」美國校監協會主席Gustavo Balderas發表對這次新制上路的看法,「這一變革對於美國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群體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突破。」許多學校首次在餐單中添加了具有文化代表性的食品,例如玉米餅。學校營養協會主席Shannon Gleave則提到,這些選擇有助於提升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也讓學校餐單變得更加多元化。 此外,新的兒童營養計劃也鼓勵學校標示食材的來源,讓學生了解所食用的食物是否來自當地種植。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於食物來源的認識,還支持了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擁有大量原住民學生的學校,或是由美國印第安教育局管理的學校,傳統的原住民食物,如大蕉,也可以取代傳統的穀物類要求,融入學生的日常膳食中,進一步尊重文化多樣性。 從健康到文化:兒童營養計劃的新方向兒童營養計劃新制的上路期望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vecteezy/ gankogroup 美國農業部兒童營養計劃新制的上路為學校提供了更多元且健康的膳食選擇,尤其是在增加植物性蛋白質選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政策不僅滿足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飲食需求的學生,更進一步尊重了文化多樣性與飲食選擇的權利。無論是植物性飲食者、乳糖不耐症患者,還是宗教或文化需求特殊的學生,新制均為他們提供了符合個人需求的選擇。 透過這一政策的推動,教育系統強調了在多元化和公平飲食需求上的承諾,這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更健康的膳食選擇,還著眼於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隨著各校積極採用當地食材和更具文化代表性的餐單,這項新制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帶來了飲食教育和文化認同的雙重提升。 參考資料: vegconomist: New USDA Rules Expand Vegan Options in School Meals https://vegconomist.com/health/new-usda-rules-expand-vegan-options-school-meals/ Central Florida Public Media: New USDA rules mean more options for vegan, vegetarian students and those with milk allergies https://www.cfpublic.org/education/2024-08-30/new-usda-rules-mean-more-options-for-vegan-vegetarian-students-and-those-with-milk-allergies farm sanctuary: Federal Win: USDA’s School Nutrition Updates Boost Access to Plant-Based Protein https://www.farmsanctuary.org/news-stories/usda-school-nutrition-boost-access-plant-based-prote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10.08
英國承諾擬禁止進口鵝肝醬
鵝肝醬的文化背景與道德爭議經過強迫灌食的鵝/鴨肝比正常肝臟大出6倍。/ 圖片來源:Animal Equality 鵝肝醬在法國料理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種奢侈食材,鵝肝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然而,鵝肝的製作過程備受爭議,特別是使用「灌食」(force-feeding)技術來讓鳥禽的肝臟極度肥大。製作過程中,工人使用特製的金屬或塑料管,將大量食物(通常是玉米和黃豆的混合物)強行灌入鵝或鴨的胃部,這種過程每天進行數次,長達12至21天。隨著強制餵食的進行,這些鳥禽的肝臟會異常肥大,成為正常大小的6至10倍。肥鴨肝的脂肪重量比例從正常的約18%增至60%,一隻被灌食的鴨肝最終重量可達1.5至2磅,而未經灌食的鴨肝僅有約0.25磅。這種生產方式因其對動物健康和福祉的嚴重損害,遭到動物權益團體的廣泛批評。 英國政府的立場與政策變化為了生產鵝肝將,鴨子和鵝每天被強制餵食,直到它們的肝臟長到正常大小的10倍。/ 圖片來源:Animal Equality 鵝肝醬的生產自2011年起便在英國被禁止,這顯示出政府對動物保護的重視。然而,進口鵝肝醬卻仍然合法,原因不排除來自法國的進口鵝肝醬在英國市場中有一定的銷量。是否該全面禁止這項備受動物虐待爭議的食材,在英國並非首次被提出討論。早在2020年的四月,時任環境部長的Jim McMahon就曾表示,鵝肝生產過程引起了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也不符合國內法規。然而儘管其政府在2021年三月宣稱「將在數月後實行禁令」,這項計劃卻仍在隔年的二月被時任首相Boris Johnson廢除,引發政界議論,也激起了動物權益團體的不滿。 2024年,工黨再次強調若在大選中勝出,將立即推動立法,徹底禁止鵝肝醬的進口。這一承諾標誌著英國動物保護法制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針對英國內部多年來關於該問題的廣泛討論與壓力。「鵝肝生產無可否認是殘酷的,但幾十年來英國持續的外包這種殘酷行為——這種虛偽必須停止。這顯然是一個關鍵的選民問題,絕大多數英國人支持鵝肝進口禁令,所以我很高興看到工黨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決定性立場。」英國動物平等組織執行董事Abigail Penny表示,「鵝肝在英國公眾的盤子裡沒有一席之地。」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85%的英國人支持禁止進口以灌食方式生產的鵝肝醬,表明民意已大幅轉向支持動物福利。 全民響應:鵝肝醬禁令的全球趨勢在動物權益團體的長期努力下,紐約市議會在2019年通過了禁止鵝肝的法案。/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動物保護團體長期以來對鵝肝醬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抗議。Animal Equality UK自2017年以來,便領導了一場針對鵝肝醬進口的禁令運動。該組織已經收集了將近30萬個簽名支持,並得到了包括Ricky Gervais、Dame Joanna Lumley和Mark Ryland等知名人士的公開支持。這些名人以其影響力呼籲大眾關注鵝肝製作過程中的殘忍行為。此外,Animal Equality還釋出了十餘項關於鵝肝生產的調查報告,揭露了農場中動物的痛苦場景,如呼吸困難、眼部感染、斷翅、斷喙,甚至是帶血或死亡的鳥禽屍體。這些舉措在英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進一步推動了政府採取行動的壓力。 除了英國以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已對鵝肝醬的生產或進口進行了禁令。阿根廷、丹麥、德國、芬蘭、以色列等國家禁止生產鵝肝醬,印度甚至實施了全面禁止生產與進口的政策。美國紐約市在2019年通過了禁止販售鵝肝醬的法律,並在2022年的10月正式生效。這些國家的行動表明,鵝肝醬禁令已成為全球動物保護運動中的一部分,並且得到了越來越多政府與民眾的支持。 動物福利與人類美食:禁令背後的社會變革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意識到鵝肝生產過程中的殘忍行為,國際上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也在逐步加強。/ 圖片來源:Pexels/Magda Ehlers 鵝肝醬的禁令不僅關乎一個美食文化的傳承,更關乎當今社會對動物權益的重視,製造過程的虐待爭議反映了人們對動物倫理與人類消費習慣的重新審視。隨著動物權益團體的不斷推動以及公眾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這種被視為「殘忍美食」的產品,並在法案上採取行動。英國一旦成功通過進口禁令,將成為全球動物保護趨勢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採取類似行動。動物保護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全球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參考資料: 中央廣播電台:美食之亂 英國工黨承諾上台將禁鵝肝醬進口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8363 FOODmanufacture: 85% back UK foie gras import ban https://www.foodmanufacture.co.uk/Article/2024/08/01/85-back-UK-foie-gras-import-ban 食力:從古埃及時代就存在的爭議美味!用「灌食」製成的鵝肝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852476544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Banned Foie Gras in 2019. Tell That to the Duck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27/nyregion/nyc-foie-gras-ban.html FINEDININGLOVERS: Foie Gras: Where is it Actually Banned? https://www.finedininglovers.com/article/foie-gras-where-it-actually-bann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10.06